污泥堆肥設備介紹堆肥發酵過程
堆肥發酵是利用微生物(如細菌、真菌、放線菌等)的代謝活動,將有機廢棄物(如污泥、秸稈、廚余垃圾等)分解為穩定腐殖質的生物化學過程。污泥堆肥設備廠家介紹這一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,每個階段對應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和環境條件,最終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、無害化和資源化。以下是堆肥發酵過程的詳細解析:
1. 中溫階段(初始階段)
溫度范圍:20~40℃
微生物活動:
以中溫微生物(如真菌、酵母菌、中溫細菌)為主,分解易降解有機物(如糖類、水溶性物質、簡單蛋白質和脂肪)。
微生物通過有氧呼吸代謝有機物,釋放熱量使堆體溫度逐漸升高。
主要變化:
堆體散發出輕微的霉味(微生物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氣味)。
有機物開始軟化,部分水分蒸發,堆體體積略有縮小。
持續時間:1~3 天(取決于初始溫度和物料性質)。
2. 高溫階段
溫度范圍:45~70℃(理想溫度 55~65℃)
微生物活動:
嗜熱微生物(如嗜熱細菌、放線菌)成為優勢菌群,分解復雜有機物(纖維素、半纖維素、木質素、蛋白質、脂類)。
微生物代謝強度高,產熱量大,堆體溫度迅速上升并維持高溫。
關鍵作用:
無害化:55℃以上持續 3~7 天可殺滅病原菌(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)、蟲卵(如蛔蟲卵)和雜草種子(符合有機肥衛生標準)。
物質轉化:
含氮有機物分解產生氨(NH?),部分被微生物利用合成自身細胞,部分通過通風排出(需控制通風避免氮素過度損失)。
纖維素和木質素逐步分解為腐殖質前體。
環境控制重點:
維持氧氣濃度≥10%(通過翻拋或曝氣),避免厭氧發酵產生惡臭(如 H?S、胺類)。
監測溫度,若超過 70℃需及時翻拋散熱,防止微生物活性受抑制。
持續時間:5~15 天(取決于物料組成和設備控溫能力)。
3. 降溫腐熟階段(熟化階段)
溫度范圍:逐步回落至 40℃以下(接近環境溫度)
微生物活動:
中溫微生物再次占據主導,分解殘余的難降解有機物(如部分腐殖質前體)和微生物代謝產物(如菌體殘骸)。
微生物通過合成代謝將分解產物轉化為腐殖質(一種結構穩定的高分子有機物)。
主要變化:
堆體體積顯著縮小(減量化達 30%~50%),顏色變為深褐色或黑色,散發泥土芳香(腐殖質的特征氣味)。
物料質地疏松,含水率降至 30%~40%,pH 值趨于中性(7~8)。
持續時間:10~30 天(需確保腐殖質充分形成,達到腐熟標準)。